山东威海文登区:“三链协同”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-中国文明网

山东威海文登区:“三链协同”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

发表时间:2025-08-29 来源:中国文明网
字体:
打印:

  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紧扣群众文化实际需求,聚焦人才共享、阵地共融、商社共建三大关键链条,探索实施路径,创新方式方法,着力破解社区文化服务专业性不强、精准度不高和缺乏可持续性难题,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、服务群众,全力构建多元协同、和美和谐的文化社区新生态。

观云山居益本书院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文物特讲课。威海市文登区委宣传部供图

  一、人才共享增活力,建强全域文化师资队伍。针对社区文化骨干队伍老化、专业力量不足、服务不精准等问题,创新人才引育用机制,发挥人才专业引领作用,着力激活社区文化内生动力。一是精准引才补短板,突破传统招募模式,构建起“线上云集+线下发掘”的双轨通道。线上依托“文登融媒”APP等新媒体矩阵,发布“社区文化人才”招募令,吸引青年创客、高校才俊、非遗匠人线上集结;线下发挥各级文明单位、文明校园资源优势,以及社区网格“神经末梢”作用,广泛招募能人,让行业技能专家、书画曲艺名家、健身达人、园艺巧匠从“幕后”走向“台前”。二是精心育才强根基,将招募的人才整合起来,建立区级“社区文化人才库”,推行“导师带徒”制,由经验丰富的资深文化骨干结对指导青年新秀,重点培育具备策划力、组织力、传播力和共建力的“四力型”文化“主理人”。目前,全区已经建立一支结构合理、专业互补、扎根社区的文化人才师资队伍175名,解决“谁来干、干什么、怎么干”的问题,为社区文化提供核心驱动力。三是精当用才扬优势,为文化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。设立“社区文化人才工作室”,鼓励“主理人”领办文化服务项目,为其提供场地、资金等支持;支持“主理人”牵头组建并运营各类兴趣社群,如社区合唱团、读书会、摄影俱乐部、观影会等,目前总数已达到120余个。同时,建立“美德信用积分”动态管理体系,增设“文化能人”专项激励,对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非遗传承人、文艺骨干等给予积分奖励。

  二、阵地共融提质效,供给全龄文化精品课程。针对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相对独立、课程供给与居民需求错配等问题,系统整合各方阵地功能和服务,全力打造书院精品课程体系,满足居民多元化、高品质文化需求。一是力量聚合促进系统化,打破条块分割,将天福夜校、青年夜校、老年大学三大核心平台的优质课程、师资、场地资源进行深度梳理与整合,建立统一的“好学文登”资源库和课程目录,涵盖政策理论、家庭教育、体育健身、中医药文化等14大类100多项的课程资源库,形成了覆盖全领域的文化资源网络。二是课程适配提升针对性,通过居民问卷、网格走访、线上平台等方式,全面深入了解调研全龄段学习需求,精准把握“一老一小一青壮”的差异化诉求,动态优化课程体系。发挥青年夜校的活力与前沿性,推出“电商直播实战营”、“短视频创作工坊”、“咖啡品鉴与社交礼仪”等紧贴时代脉搏、助力个人发展的实用课程;结合老年大学专长,开设“智能手机玩转生活”、“中医养生八段锦”、“声乐入门与合唱”等适老性、趣味性强的课程。三是场域下沉延伸覆盖面,在全区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观云山居、河景东城、峰山公园3处特色文化书院设立“好学分站”,作为课程配送、活动开展的基层枢纽。居民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需求,自由选择、组合学习课程及场地,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。同步打造线上平台,汇聚优质课程资源,提供直播、点播、社群互动等全功能服务,实现“人人皆学、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”。

  三、商社共建拓渠道,激发全链文化资源动能。针对社区文化建设中资源供给单一、资金渠道有限等问题,积极探索“社区+商家”共建模式,链接社会力量,实现多方共赢。一方面,搭建联动平台,成立“美德信用商家联盟”,定期组织商家座谈会、需求对接会,相互了解各自想法和实际需要,精准将商家的产品、服务、资金等优势与社区文化建设需求相匹配。居民持有的“美德积分”可在全区的200余家“美德信用商家”中进行多元化、高价值的兑换:可兑换文化课程的学费抵扣券、优先预约使用社区文体场馆设施、获取特色文创产品折扣或健康体验券,让无形的美德转化为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,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。另一方面,创新合作模式,实行“公益性+市场化”模式,在开展公益性活动的同时,广泛引入市场机制,支持商家结合自身经营特色和专业技能,开发面向社区居民的低偿文化体验课程,如咖啡馆开设“咖啡文化与拉花体验课”、花店开设“家庭插花入门课”、健身房开设“科学健身指导课”、书店开设“亲子阅读引导课”等,商户同步提供低价商品、服务券等资源,既吸引居民积极参与,又为商户有效引流,真正实现场地共享、服务共融、活动共建。通过引入商家“活水”,有效撬动社会资源,拓宽资金来源渠道,丰富活动形式内容,保障社区文化服务的可持续、常态化发展,形成文化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生态。(王波 毕文虎)

【责任编辑:党建】